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?
反流性食管炎就是胃内容物以及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,导致食管黏膜因反流的酸、碱性物质刺激而受到损伤,出现黏膜的糜烂及破损,也称为胃食管反流病。
一、
反流性食管炎的常见症状及并发症有哪些?
典型症状包括反流、烧心
反流、反酸:是指患者的胃内容物在没有发生恶心、腹部用力的情况下,自行涌入咽部或口腔。
烧心:是指患者感觉胸前区、胸骨后有明显的灼烧感。
非典型症状有胸痛、吞咽困难、食管异物感 。
反流性食管的并发症:1.食管狭窄 2.上消化道出血 3.食管癌 4.吸入性肺炎等。
二、
中医巧治反流性食管炎
久治不愈的反流性食管炎,不单纯是胃酸分泌过的原因,常常存在胃酸分泌量及节律的紊乱、胃动力差、胃黏膜屏障能力减退等诸多因素,所以单一的药物临床效果欠佳。中医中药多为复方,恰恰能兼顾各个靶点,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中医认为,反流性食管炎不仅仅是肝胃郁热,更多为虚实夹杂,基本病机虽是“胃失和降,胃气上逆”,但不止与脾胃相关,应在“整体观念”理论的指导下通调五脏,尤以调整“肝、脾”二脏功能来治疗久治不愈反流性食管炎。
01
治肝
肝与脾胃同居中焦,并且肝属木,脾胃属土,在五行关系中肝木克脾土,故两者关系非常密切。采用“以虚实为纲,气血阴阳为目”的原则辨证论治。肝气郁结患者出现烧心、反酸伴见胃脘胀满,嗳气等症状,常用佛手辛酸之品,做到理气不伤阴。肝郁日久易出现化热的症候,此时在疏肝的同时加入清肝和胃之品,如栀子、连翘,黄连,后期气郁日久,痰阻血瘀,或郁热伤阴,阴亏血瘀,偏于痰阻血瘀者,宜开郁、活血,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川芎、红花,偏于阴虚血瘀者,宜养阴、益胃,常用药物用沙参、生地、麦冬。
02
治脾
脾与胃互为表里,关系密切。在生理上“升降相因”“燥湿相济”“纳运相承”,如果暴饮暴食,过食生冷等,损伤脾脏功能会导致脾气不升,则会影响胃气的下降,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巧妙的“运脾”、“健脾”而不是过度的“补脾”,来恢复脾脏升清的功能。中医讲“脾宜健则和”,脾气健运则清者自升,浊者自降,所以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我们常常选用运脾的药物有山药、茯苓、砂仁等等。